会管“熊孩子”叫爸爸吗?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——“非典型用户”的用户目标
文/赵越(因维咨询联合创始人)
聊一聊非典型用户的用户目标
     
01
尴尬的爆红
 
一场疫情,让钉钉迅速登顶 App Store 免费榜首。祸兮福之所倚,梦寐以求的 DAU,就这样迎来了大爆发。
在线教学,让一群“熊孩子”攻占了钉钉的评论区。福兮祸之所伏,担心评分过低被下架,钉钉的求饶公关视频,让人啼笑皆非。 
这大概是最尴尬的爆红案例之一了。 
一款产品,在非典型场景中,被一群非典型客户使用。除了勉力解释、撇清、卖惨……还有什么更好的思路么?  
还真有! 
 

 

02

岩田聪的“母亲至上主义”

 

2002 年,42岁的岩田聪正对着自家的游戏机发呆——这一次,他关注的却不是屏幕上闪烁跳动的画面,而是他的妻子——为什么她总在我玩游戏的时候擦地呢?
“打扰到你了吧?请见谅,我这就擦完了。”妻子察觉到丈夫的异常,抬起头尴尬地笑道。
“这是说的什么话,没有的事情。”岩田聪走到妻子身边,认真地坐下“请跟我讲一讲,你作为妻子,对家里的游戏机是怎样的感受呢?” 
这一年,岩田聪刚刚被任命为任天堂株式会社的第一位外姓社长,他还不知道这段对话,会引出 NDS 和 Wii 两款未来 10 多年让任天堂重焕生机的王牌产品。
他只是想知道,从不玩游戏机的妻子,是怎样看待这款“丈夫的玩具”的。
 

一直以来,游戏机的典型客户都是孩子,尤其是男孩。宽泛一些的“玩家”不过延伸到10-30 岁。而“母亲”,从未进入游戏机厂商的视野。她们更像是游戏机产业的“敌人”——致力于减少孩子对游戏机的沉溺。

与妻子的对话从尴尬逐渐走向轻松,直到一个“反常”的想法闯入岩田聪的脑袋:“ 游戏机的设计能否考虑到母亲的感受,甚至直接为她们设计呢?”

这个后来被称为“母亲至上主义”的指导原则,把岩田聪的手下折腾的够呛。直到一款性能远逊于竞争对手、带有新闻和天气预报、手柄长得像遥控器的游戏机问世。

瞄准“非典型用户”的Wii Fitness

Wii 不仅在硬件销量碾压对手,同时问鼎了最畅销游戏软件的排行榜。顺便说一下,最畅销的游戏 Wii Fitness 能让你对着电视练瑜伽)  

我一直在想,如果有个游戏机评分榜,红白机(我儿时畅销的任天堂游戏机)的评分会不会 被一群母亲刷成一星?  

 


 

03
学习葱哥”好榜样

 

被游戏迷们昵称为“葱哥”的岩田聪,2015年与世长辞。他主持开发的一系列爆品,都深深印着“用户目标”(Job To Be Done)视角的影子。
用户目标”理论建议产品设计者像“蹲蘑菇”(见上一篇《用户洞察从“蹲蘑菇”开始》)一样,转向用户视角,问自己:“用户拿我的产品完成什么目标?”,而不是“我的产品有什么卖点。” 
最经典的比喻是:“用户要的不是 1/4 英寸的钻头,而是 1/4 英寸的孔。” 比如“葱哥”就会说:“任天堂不是一家游戏机公司,而是提供娱乐的公司。”

把娱乐作为用户目标的话,任天堂的目标客户显然不止是10-30岁的大男孩。
“葱哥”提出,任天堂要把 5-95 岁的全年龄客户群体作为目标。
这其中,有大量传统视角中游戏机的“非典型客户”。他们在娱乐场景下的“用户目标”是什么呢?他发现,很多“非典型客户”觉得游戏的操作难以掌握,画面暴力血腥,而且给人“不务正业”的观感。做出一款容易上手、主题温馨的游戏,不就能满足用户目标了么?
「从概念上讲,我希望看到我们的创造者们选择出一个并不需要太多解释的方法,让玩家能扫一眼就知道怎么回事。从根本上说,我们是一个娱乐公司,生产娱乐产品,但如果这个娱乐产品需要花费人们大量的精力去理解游戏规则,那这个娱乐的方向就偏了。

所以我并不知道什么时候需要把这些东西告诉玩家,而是希望玩家能一下子反应过来,噢,明白了!」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——岩田聪

 

上市当年就为任天堂盈利 8 亿美金的Nintendogs 就是这样一款老少咸宜的电子宠物游戏。
这款让“典型玩家”嗤之以鼻的游戏,为任天堂吸引来老人、中青年女性等新玩家群体,成功将任天堂带入蓝海。
在后来推出的 Wii 游戏机上,任天堂又实现了健身、购物、浏览照片、家庭竞赛等场景下的用户目标,变成三大游戏机厂商中性能最低却最畅销的机型。
任天堂也一举走出多年的阴霾,焕发了第二春。满足“非典型用户”的用户目标,潜力巨大。  

 
04
管“ 熊孩子 ” 叫爸爸 
 
作为定位智能办公场景的钉钉,该怎么看“一星差评”呢?熊孩子不就是钉钉的“非典型用户”么?他们的“用户目标”又是什么呢?
也许,小学生们不是不喜欢学习,是不喜欢枯燥的学习方式。钉钉能否帮他们把学习变得有趣?
或者,把在线学习时长、回答问题次数、随堂练习成绩……转换成视频网站权益、游戏装备?  
如果再换个角度,学校老师也是“非典型用户”。钉钉上的哪些特性吸引了学校老师的使用呢?
从教学和管理的角度,钉钉可以开发哪些功能,帮助他们完成用户目标?
如果定位准确、反应敏捷、功能实用,教育行业会不会成为钉钉重要的蓝海市场? 
以上这些试问,我没有答案。只有站到“非典型用户”的视角,用心洞察用户目标的人才能回答。但仅从“用户目标”的角度,这起看似冤枉的危机公关事件,也可以成为产品迭代的“自来水”。
1.03 亿小学在校生,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市场规模。 
也许,钉钉真的可以考虑把“熊孩子”当成金主爸爸,而不只是在视频里管小学生叫爸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