远程会议时,你也有这样的痛点吗?
 
——用户洞察,从“蹲蘑菇”开始
文/赵越(因维咨询联合创始人)
你和优秀的产品经理,只差一个蘑菇的距离
 
01
人人都是产品经理?
 
10年前,随着一本《人人都是产品经理》的风靡,“产品经理”之风吹遍大江南北。 
真的是人人都能做产品经理么? 你可以拿这个问题去问问BAT大厂里面工作的资深产品经理们,他(她)们大概率会回给你一个迷之微笑。
能做出好产品的人,最需要的素质是什么?
大概是一颗打造极致产品的初心,和一双永远从用户视角出发的眼睛。

 

 

知易行难。

对自己做出来的产品,很多产品经理都有一种 “审丑疲劳”。 看的越久,越找不出可以改进的地方。

于是常有学员问我: 怎样让自己保持“用户视角”看产品?

这时我总是会想起“蹲蘑菇”的笑话。 


 

02
产品经理要学会蹲蘑菇

 

 

一位精神病人每天蹲在路边,撑着一把巨伞,一声不吭。 由于他始终沉默,医生们都束手无策。

直至一位精神病学大咖了解到他的病例。

大咖每天也打一把巨伞,蹲在他身旁,一连七日。

第七日,病人破天荒地转身开口,问大咖: “难道你也是一只蘑菇么? 

所以要做好产品经理,要时常像用户一样使用你的产品,并观察其他用户使用的过程,从中发现改进的机会。

去打上一把伞,和用户一起蹲上几天。

 

 

03
远程会议时,你也有这样的痛点吗 ?
 

巧的是,由于新冠疫情,远程办公一夜爆火,也给了我“蹲蘑菇”的机会。 

周一早9点,分散在6个城市的小伙伴们第一次集体视频会。 没过几分钟,会议现场就开始频频“翻车”。

由于各自在家,背景声音里婴儿、幼儿、老人、电视……不一而足。 大家于是约定统一静音,需要说话时再打开音频,说完随之关闭。

也许是讨论起来太忘我,总有同事慷慨陈词半分钟,才想起忘了开声音; 或者说完话忘了静音,被旁人提醒会议纪律,打断讨论的思路。 只得专门布置主持人监看所有同事的画面,如有上述情况,及时提醒纠正。

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经历,回头想想: 这个典型场景,不就是一只巨大的“蘑菇”么 ?


 

 

04

用户洞察比技术实现更重要

 

 

通过“蹲蘑菇”,一个远程会议 场景 下的用户痛点 浮现出来: 既要让大家畅所欲言,又要避免背景噪音干扰,现在的声音切换方案不够好。

从“场景”中看到“痛点”,就是用户洞察的能力。

基于用户洞察展开头脑风暴,你会发现一连串产品改进的机会:

  • 能否像对讲机的操作一样,有个“通话键”。 想说话时按住,松开后自动回到静音状态呢?

  • 能否用每个人的麦克风作为“侦测器”,侦测到谁在说话就自动打开他的通话频道?

  • 能否用软件实现背景声降噪,让大家不需要“静音”来屏蔽家中噪声?

聪明如你,一定还能想到更多可能的解决方法。
你会发现,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,找到技术实现方式的难度不断降低,而对用户需求的洞察愈发稀缺。
这意味着,用户洞察的能力,是产品经理“段位”的分水岭。

 

05 
洞察用户不是智力挑战,而是行为和心态的挑战
 

 

别觉得这道理过于浅显,能老老实实地“蹲蘑菇”,没你想的那么容易。

因为这不是对产品经理智力的挑战,而是行为和心态的挑战: 一个精神病专家,怎么能“放下身段”、“收起傲慢”、“耐着性子”和病人“蹲”在一起呢? 还一蹲就是7天? 

我见过千亿级家电企业的高管,家里却没有自己品牌的产品;

见过负责北美市场的产品经理,却没看过YouTube上吐槽自家产品的视频;

见过一线销售被客户质疑产品难用,又不能松口承认憋得面红耳赤……

产品经理如果“蹲不下去”,会有一票人替你背锅。

所以,看完这篇文章,请试着用用自己的产品,从用户视角审视一下,有怎样的改进机会? 这看似是你的一小步,却会是产品的一大步。